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点金一鸣艺术培训学校

艺术类别

新闻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2022年高考志愿填报技巧_新高考该如何填报志
新闻中心
2022年高考志愿填报技巧_新高考该如何填报志
发布时间:2022-09-21        浏览次数:127        返回列表

高考改革核心内容总体包含两大方面:

  第一,高考内容的改革,也就是科目进行改革;

  第二,录取制度进行改革,也就是录取方式改革。

  高考内容的改革

  “3+1+2”模式的新高考中,“3”是指语数外三门:这3门全国统一命题,八省一张试卷;“1”是指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2”是指: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四个,选择2门,1和2都是各省自行命题。即:使用地方卷。

  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分值不变

  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但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 不必重新再考。

  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自主招生改革

  自主招生改革,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也叫三位一体的招生。

  即省内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考成绩和学校综合测试成绩三种成绩,并按一定比例计算出综合成绩后,择优录取考生的一种录取形式。

  高考志愿的改革

  在志愿填报中,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填报单位,1个院校专业组即为1个志愿,在“院校专业组”内选择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同时,增加平行志愿数量,以往各批次平行志愿设置6-9个院校志愿,从明年起,本科普通批将设置45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其他批次设置20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

  而在投档录取方面,考生档案将由投档到院校调整为投档到院校专业组,考生选择了服从专业调剂,高校只能在投档的这个院校专业组内进行调剂,不能调剂到其他院校专业组。

  取消高考录取批次

  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我国将逐渐取消高考录取批次

  取消高考加分

  照目前形势看,今后我国的照顾性加分大概只会保留烈士家属加分,少数民族加分以及侨胞归侨加分。这方面改革也是为了治理高考加分的造假,促进高考公平。

  新高考志愿该如何填报?

  今年的填报分“专业(类)+院校”、“院校专业组” 两类。

  所谓“专业(类)+院校”,即采用“‘专业(类)+院校’模式”,也就是以“1个院校+1个专业(类)”为一个志愿单位进行填报,考生既可以选择同一所高校的不同专业;也可以选择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还可以选择不同专业下的不同高校。

  所谓“院校专业组”,即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

  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科目选考要求必须相同。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选择志愿为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组,专业调剂限于同一专业组内调剂。

  这样一来,高校招生方式更加灵活,更有主动性,但对于考生而言,虽然可报考的专业大大增多了,但同时被动调剂的风险也增高了。

2021年新高考志愿填报技巧,新高考该如何填报志愿


  选考科目赋分制度

  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省市制定的等级赋分方案五等级一分一档制度,是将考生选考科目的卷面成绩的原始分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所占比例约为15%,35%,34%,15%,1%,最低赋分为40分,最高100分。也就是说,考生即使交白卷,按照名次也有40分的成绩。

  赋分制度下想要取得高分就需要考生对自己的学科实力有较准确的评估,同时还需要了解各科目难度及选科人数等因素对赋分结果的影响,想要选择考生擅长的又能够被赋予高分的选科组合还需要考生家长们付出一番心思。

  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一是提前了解政策规定、搜集信息。全面了解国家和我省招生政策规定及有关高校招生章程,了解自己所属类别的志愿设置、志愿填报时间、投档录取规则等情况。根据高考成绩、成绩排序位次和有关高校的情况,确定拟报考院校专业组或专业范围。

  二是预填志愿样表。可从省教育考试院网站下载今年的志愿样表,进行预填和修改。正式上网填报志愿时再按照志愿样表内容进行录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填报志愿失误。

2021年新高考志愿填报技巧,新高考该如何填报志愿


  三是必须保管好个人账号和密码。考生个人信息(含成绩、志愿、录取等信息)只能凭考生本人的账号和密码进行查询。由于个人原因,发生账号和密码被盗,造成信息泄露、志愿被冒充填报或修改,责任由考生自己负责。考生如果忘记登录密码,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行密码重置:(1)短信验证码重置:考生选择短信验证码方式,回答注册时设置的密保问题后,系统自动发送短信验证码到注册手机上认证后重置密码;(2)邮箱重置:考生选择邮箱重置方式,回答注册时设置的密保问题后,系统自动发送重置密码的链接到注册的邮箱;(3)报名点及招生考试机构重置:考生可以携带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到报名点或者报名点所在的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申请进行密码重置。

  四是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网填报。每一轮次填报志愿截止时间一到填报志愿系统将自动关闭。如果考生错过了规定的填报志愿时间,不能补填。

  五是必须适当提早上网填报。建议不要集中在最后一天填报,更不要在志愿填报截止时间之前几小时集中填报志愿或修改志愿,以免出现网络访问量大、网速缓慢等情况,影响自己顺利填报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小技巧

  一、正确估分

  在所有科目考试结束后,大家可以去看参考答案。在最短的时间里预估出自己的成绩。尽管你看到的答案因为版本的不同,可能会有差异,但差异不会太大,几乎可以预算出自己的成绩。这个时候,做一定预估,你心里就大概知道自己的情况了。

  二、提前参考往年录取分数线

  预估分数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大面积搜素数据。不要只看最近一两年的数据,你可以参考最近五年的数据,做分析,预测今年分数的大致走向。这个事情说起起来似乎很轻松,但是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学校和专业的录取情况,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当你从考场走出来的时候,这个工作就应该开始了。

  三、明确各项重要的时间节点

  考试结束,接下来还有阅卷、公布成绩、公布控制分数线、各批次志愿填报及录取结果、征集志愿等 很多事情需要关注,这些都关系到考生的切身利益。

  家长和考生均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明确各重要事项的时间节点和查询渠道,做到心中有数,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四、找对正确的方向和工具

  志愿填报本身是一项系统性的大工程,信息量大而复杂,准备时间短,更加需要考生和家长用对方法,找对工具,解决志愿填报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做出准确的志愿选择。

  一是搜集目标院校资料,了解招生政策,熟悉有关规定,熟读目标院校招生章程。招生章程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其开展招生工作,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需要重点了解其办学性质(公办还是民办)、办学地点、录取模式(专业级差、分数清、专业清)、身体限制等内容。

  二是查询目标有关院校、专业近几年在各批录取分数和录取考生的位次情况。院校历年录取分数(或线上分数差)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院校录取的难易程度,提前了解目标院校历年录取情况对考生填报志愿有极大的指导作用。考生们可以通过查询院校官网、当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查询了解相关信息。

2021年新高考志愿填报技巧,新高考该如何填报志愿


  五、有意向的学校,可以先去参观

  参考一些数据后,确定几所学校。在这几所你感兴趣的学校中你无法取舍不知道该报哪一所时,你可以选择先去学校参观。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都还没有放暑假,你可以提前去感受下,是不是符合你的心理预期。

  高考填报志愿这件事,是对成绩的最后一次峰回路转。你周围可能有很多学姐学长,他们经历过志愿填报,但是每个人告诉你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尤其是不同的学科,你获得的反馈不同。为此,我们可以听学姐学长的建议,更多的还是应该理性分析 ,用数据来支持你的分析和判断。当然,在分析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家人的想法等。

  六、提前对院校/专业做详细了解

  当地招生规定、院校情况及录取规则等,是考生填报志愿的主要参考依据。因此,作为考生,熟悉了解这些规定以及省高招办组织编发的一些相关资料,是高考生们在填报志愿前的必备准备工作。

  熟悉完规定后,就要对自己所倾向选择的专业、院校、做个详细的了解。

  一是了解院校各学科的具体情况,是否为本校重点学科,师资力量及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二是清楚去年在本省的招生院校各专业的计划数,近几年各专业在本省招生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

  三是了解目前 各专业的就业情况,同时对未来各专业就业形势有所了解;

  四是相关专业对身体健康状况的特殊要求,考生要合理规避限报专业,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五是明确自己的强项科目和稍弱的科目,考虑相关科目成绩

  六是专业收费情况

  七、综合考虑慎重填报

  在做好上述准备后,就该填报志愿了。在填报过程中,要结合之前的准备工作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首先要选好第一志愿院校,不管哪个批次的第一志愿院校都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是注意其他志愿院校,在第一志愿院校没有录取时,其他志愿院校就非常重要了;

  再次是积极慎重填好服从调剂栏,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最后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即家庭情况,自身情况、经济条件、不同地区院校录取分数的高低、对区域进行选择等。